咨询电话
13924666952
400-158-1606
 QC-S2系列产品,驱控一体机械手控制系统出现警报信息时处理方法:
自动时发生警报时,按“STOP”键可取消警报。
报警编号  | 报警内容  | 报警原因  | 解决方法  | 
1  | 开模完成信号断, 机械手未归原点  | 开模完信号无输入  | 1. 注塑机不在开模终止状态。  | 
2. 注塑机开模完信号异常。  | |||
3. 检查机械手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  | 中板模确认限断, 机械手未归原点  | 三板模的中板模确认信号无输入  | 1. 模具的中板模是否完全打开。  | 
2. 中板模的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  |    主臂上升限断,  | 主臂上位信号无输入, 机械手不在待机位置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主臂上位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  |    副臂上升限断,  | 副臂上位信号无输入,机械手不在待机位置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副臂上位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  |    主夹确认限通,  | 主夹确认信号有输入,机械手不在待机位置。  | 1. 主夹确认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
2. 主夹检知功能是否选择正确。  | |||
3. 检查主夹具是否夹到产品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  |    副夹确认限通,  | 副夹确认信号有输入,机械手不在待机位置  | 1. 副夹确认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
2. 副夹检知功能是否选择正确。  | |||
3. 检查副夹具是否夹到产品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7  |    真空吸限通,  | 吸盘阀未动作,真空吸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检查吸确认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
2. 检查吸电磁阀是否有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8  |    抱具限通,  | 抱具阀未动作,抱具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检查抱具确认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
2. 检查抱具电磁阀是否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  |    机台停在型外,  | 机械手不在型内待机位置待机  | 1. 电控是否有执行横人动作。  | 
2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  |    机台停在型内,  | 机械手不在型外待机位置待机  | 1. 电控是否有执行横出动作。  | 
2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  |    姿势垂直限断,  | 治具垂直限无信号输入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电控是否输出垂直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2  |    姿势水平限断,  | 治具水平限无信号输入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电控是否输出水平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3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时, 开模完成信号断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时,开模完成信号断开  | 1. 注塑机是否输出开模完成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4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时, 中板模信号断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时,中模打开信号断开  | 1. 模具的中板模是否有完全打开。  | 
2. 中模板的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5  |    开模完成信号通,  | 安全门信号无输入  | 1. 注塑机安全门是否有关上。  | 
2. 检查安全门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6  | 开模完成信号通, 中板模信号断  | 开模完成有信号输入,中模板信号无输入  | 1. 模具的中板模是否有完全打开。  | 
2. 中模板的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7  | 主臂上升限通, 主臂下降限通  | 主臂上升限位和主臂下降限位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上升、下降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8  | 主臂前进限通, 主臂后退限通  | 主臂前进限位和主臂后退限位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前进、后退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9  | 副臂上升限通, 副臂下降限通  | 副臂上升限位和副臂下降限位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上升、下降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0  | 副臂前进限通, 副臂后退限通  | 副臂前进限位和副臂后退限位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前进、后退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1  | 机台横出限通, 机台横回限通  | 横出限位和横入限位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横入、横出限位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2  | 姿势水平限通, 姿势垂直限通  | 水平限、垂直限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水平、垂直限位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23  |    手臂下降前,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前,开模完成信号断开  | 1. 注塑机是否输出开模完成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4  |    手臂下降前,  | 机械手下降取物前,中模打开信号断开  | 1. 模具的中板模是否有完全打开。  | 
2. 中模板的近接开关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5  |    手臂下降前,  | 手臂下降前,安全门信号无输入  | 1. 注塑机安全门是否有关上。  | 
2. 检查安全门是否有信号输出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6  |    手臂下降前,  | 选择垂直下降时,手臂下降前,治具垂直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治具是否处于垂直状态。  | 
2. 垂直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7  |    手臂下降前,  | 选择水平下降时,手臂下降前,治具水平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治具是否处于水平状态。  | 
2. 水平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8  | 手臂下降前, 主夹限通  | 手臂下降前,主夹检测开关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主夹动作。  | 
2. 主夹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29  | 手臂下降前, 副夹限通  | 手臂下降前,副夹检测开关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副夹动作。  | 
2. 副夹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0  | 手臂下降前, 真空吸限通  | 手臂下降前,吸检测开关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吸动作。  | 
2. 吸盘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1  | 手臂下降前, 抱具限通  | 手臂下降前,抱具检测开关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抱动作。  | 
2. 抱具检测开关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2  |     机台横行前,  | 横行前执行了主臂下降动作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主臂下降动作。  | 
33  |     机台横行前,  | 横行前执行了副臂下降动作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副臂下降动作。  | 
34  |     机台横行前,  | 横行前主臂上升限位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是否在上升限位置。  | 
2. 是否有执行主臂下降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35  |     机台横行前,  | 横行前副臂上升限位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在上升限位置。  | 
2. 是否有执行副臂下降动作线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6  |     姿势变化前,  | 治具执行水平、垂直动作前,主臂下降阀打开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主臂下降动作。  | 
37  | 姿势变化前, 副臂下降阀通  | 治具执行水平、垂直动作前,副臂下降阀打开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副臂下降动作。  | 
38  | 主臂下降阀通, 主臂上升限通  | 执行主臂下降动作后,主臂上位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是否有执行手臂下降动作。  | 
2. 主臂下降时,上升限位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39  | 主臂下降阀通, 主臂下降限断  | 执行主臂下降动作后,主臂下降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是否有执行下降动作。  | 
2. 主臂下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0  | 主臂下降阀断, 主臂上升限断  | 执行主臂上升动作后,主臂上升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是否有上升动作。  | 
2. 检查主臂上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1  | 主臂下降阀断, 主臂下降限通  | 执行主臂上升动作后,主臂下降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是否有上升动作。  | 
2. 检查主臂下位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2  | 副臂下降阀通, 副臂上升限通  | 执行副臂下降动作后,副臂上位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下降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上位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3  | 副臂下降阀通, 副臂下降限断  | 执行副臂下降动作后,副臂下位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下降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下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4  | 副臂下降阀断, 副臂上升限断  | 执行副臂上升动作后,副臂上位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上升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上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5  | 副臂下降阀断, 副臂下降限通  | 执行副臂下降动作后,副臂下位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下降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下位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46  | 主臂前进阀通, 主臂前进限断  | 执行主臂前进动作后,主臂前进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主臂是否有前进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主臂前进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7  | 主臂前进阀通, 主臂后退限通  | 执行主臂前进动作后,主臂后退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主臂是否有前进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主臂后退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8  | 主臂前进阀断, 主臂前进限通  | 主臂前进阀断,主臂前进限通  | 1. 主臂是否有后退动作。  | 
2. 检查主臂前进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49  | 主臂前进阀断, 主臂后退限断  | 执行主臂后退动作后,主臂后退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主臂是否有后退动作。  | 
2. 检查主臂后退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0  | 副臂前进阀通, 副臂前进限断  | 执行副臂前进动作后,副臂前进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副臂是否有前进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副臂前进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1  | 副臂前进阀通, 副臂后退限通  | 执行副臂前进动作后,副臂后退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副臂是否有前进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副臂后退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2  | 副臂前进阀断, 副臂前进限通  | 执行副臂后退动作后,副臂前进限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后退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前进开关是否熄灭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3  | 副臂前进阀断, 副臂后退限断  | 执行副臂后退动作后,副臂后退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副臂是否有后退动作。  | 
2. 检查副臂后退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4  | 主夹阀通, 主夹限断  | 执行主夹动作后,主夹确认信号无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主夹是否有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5  | 主夹阀断, 主夹限通  | 执行主夹放动作后,主夹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主夹放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56  | 副夹阀通, 副夹限断  | 执行副夹动作后,副夹确认信号无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副夹是否有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7  | 副夹阀断, 副夹限通  | 执行副夹放动作后,副夹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副夹放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8  | 真空阀通, 真空限断  | 执行吸动作后,吸确认信号无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吸是否有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59  | 真空阀断, 真空限通  | 执行吸放动作后,吸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吸放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0  | 抱具阀通, 抱具限断  | 执行抱动作后,抱确认信号无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抱具是否有动作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1  | 抱具阀断, 抱具限通  | 执行抱放动作后,抱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 抱具放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2  | 姿势水平阀通, 姿势水平限断  | 执行姿势水平动作后,姿势水平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是否有姿势水平动作。  | |||
3. 姿势水平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3  | 姿势垂直阀通, 姿势垂直限断。  | 执行姿势垂直动作后,姿势垂直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是否有姿势垂直动作。  | |||
3. 姿势垂直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4  | 机台横出时间过久。  | 横出的动作时间超过限定时间。  | 1. 横出速度是否设定太慢。  | 
2. 手臂是否有横出动作。  | |||
3. 伺服电机是否有旋转。  | |||
4.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5  | 机台横入时间过久  | 横入的动作时间超过限定时间。  | 1. 横入速度是否设定太慢。  | 
2. 手臂是否有横入动作。  | |||
3. 伺服电机是否有旋转。  | |||
4.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66  | 紧急停止  | 注塑机或机械手执行了紧急停止。  | 1. 松开电控紧急停止按钮。  | 
2. 松开注塑机紧急停止。  | |||
3. 检查紧急停止信号的相关连线。  | 
67  | 动作程式不完整, 不可执行  | 教导的程序不完整。  | 1. 重新教导程序,教导的最后一个动作必须回到原点。  | 
68  | 设定产量已到  | 当前生产产量已达到设定的产量。  | 1. 增加设定产量的数值。  | 
2. 将当前产量清零。  | |||
69  | 动作未依模式进行  | 手动型内操作手臂上升、下降未依自动程序。  | 1. 手动型内操作手臂上升、下降必须在自动程序对应的前进或后退位置,否则可能会损坏模具。  | 
70  | 等待开模逾时  | 注塑机循环开模时间过长。  | 1. 将机械手电控周期时间加长,大于注塑机循环开模时间。  | 
71  | 伺服驱动器故障, 无脉冲输入  | 电控没有接收到伺服驱动器的反馈脉冲。  | 1. 检查伺服驱动器的参数设定。  | 
2. 检查伺服驱动器和电控的连线。  | |||
3. 检查电控的参数设定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72  | 伺服驱动器警报  | 伺服驱动器警报。  | 1. 检查伺服驱动器是否警报。  | 
2. 检查伺服驱动器和电控的连线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  | |||
73  | 安全门位置未设定  | 安全门的位置未设定。  | 1. 设定电控安全门的位置。  | 
74  | 置物点位置, 小于过安全门值  | 置物点的位置设定小于安全门的位置设定。  | 1. 重新设定置物点的位置,此位置必须大于安全门的位置。  | 
75  | 置物点位置, 大于最大值  | 置物点的位置设定大于最大值。  | 1. 重新设定置物点的位置,此位置必须小于最大值。  | 
76  | 外待机位置, 小于启始值位置  | 型外待机位置小于启始值位置。  | 1. 重新设定型外待机位置,此位置必须大于启始值位置。  | 
77  | 外待机位置, 大于最大值  | 型外待机位置大于最大值。  | 1. 重新设定型外待机位置,此位置必须小于最大值。  | 
78  | 循环置物之点数*距 离超过安全范围  | 循环置物的最大位置超过安全范围。  | 1. 重新设定循环置物的距离或者点数。  | 
79  | 横出极限异常  | 横出极限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检查横出极限开关有无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80  | 横入极限异常  | 横入极限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检查横入极限开关有无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81  | 机台不在起始位置, 请手动横入起始点  | 机台不在起始位置,需手动横回起始点。  | 1. 手动横回至起始点。  | 
82  | 原点需重新检测, 请按HP.键  | 打开电源或伺服驱动器故障警报时需重新检测原点。  | 1. 停止状态下按HP.键进行原点复归。  | 
83  | 机台横出横入前, 请先执行水平动作  | 手动时横行前需先执行水平动作。  | 1. 横行前先执行水平动作。  | 
2. 检查水平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水平阀是否动作。  | |||
84  | 机台未在横轴两端, 不能执行下降动作  | 机器未在横行轴两端。(变频横走机械手用)  | 1. 手动横入(横出)至横入(横出)限位置。  | 
2. 检查横入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横出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85  | 气压不足  | 进气气压低。  | 1. 检查进气气压。  | 
2. 检查气压检测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
86  | 模内下降安全点, 小于起始点位置  | 型内安全区位置设定小于起始点位置。  | 1. 重新设定型内安全区位置,此位置必须大于起始点。  | 
87  | 模内下降安全点, 大于安全门位置  | 型内安全区位置设定大于安全门位置。  | 1. 重新设定型内安全区位置,此位置必须小于安全门位置。  | 
88  | 
 非型内安全下降区, 不能执行下降动作  | 型内下降位置非安全位置。  | 1. 重新设定型内下降点的位置,此位置必须小于型内安全区位置。  | 
89  | 横行位置, 小于起始点位置  | 横行点的位置设定小于起始点。  | 1. 重新设定横行点的位置,此位置必须大于起始点。  | 
90  | 横行位置, 大于最大值  | 横行点的位置设定大于最大值。  | 1. 重新设定横行点的位置,此位置必须小于最大值。  | 
91  | 型外手臂下降前, 型外安全区限断  | 手臂在型外下降前,型外安全区限位开关断。  | 1. 型外安全区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2  | 型内手臂下降前, 型内安全区限断  | 手臂在型内下降前,型内安全区限位开关断。  | 1. 型内安全区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3  | 试用期已到  | 试用期已到  | 请联系机械厂商。  | 
94  | 横出前,请先水平  | 机械手横出前,水平信号无。  | 1. 横出前,请先执行水平动作。  | 
2.水平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5  | 横出前,请先垂直  | 机械手横出前,垂直信号无。  | 1. 横出前,请先执行垂直动作。  | 
2. 垂直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6  | 横入前,请先水平  | 机械手横入前,水平信号无。  | 1. 横入前,请先执行水平动作。  | 
2.水平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7  | 横入前,请先垂直  | 机械手横入前,垂直信号无。  | 1. 横入前,请先执行垂直动作。  | 
2、垂直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8  | 加工1阀通, 加工1限断  | 执行加工1通动作后,加工1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 | 
2. 是否有加工1动作。  | |||
3. 加工1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99  | 加工1阀断, 加工1限通  | 执行加工1断动作后,加工1限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加工1阀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00  | 预留2阀通, 预留2限断  | 执行预留2通动作后,预留2限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气压是否太低。 2. 是否有预留2动作。  | 
3. 预留2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4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1  | 预留2阀断, 预留2限通  | 执行预留2断动作后,预留2限确认信号有输入。  | 1.预留2阀是否有动作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2  | 
 
 水平待机无开模 完,不能垂直  | 执行垂直动作时,无开模完信号  | 1.待机姿势设置是否正确。  | 
2.开模完是否有信号。  | |||
3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3  | 
 姿势变化前, 型外安全区限断  | 治具执行水平、垂直动作前,型外安全区限位开关断。  | 1. 型外安全区限位开关是否有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4  | 
 
 全自动信号无  | 机械手自动运行时,注塑机的全自动信号无  | 1. 注塑机的全自动信号是否有信号。  | 
2. 检查I/O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 | |||
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|||
105  | 
 未教导开模完  | 塑机信号设定为可教导时,程序没有教导“等开模完”动作。  | 1. 程序教导增加“等开模完”动作。  | 
2. 塑机信号设定为不可教导。  | |||
106 
  | 
 Y轴上升极限通, Y轴下降极限通  | 
 Y 轴上升极限和下降极限同时有信号输入。  | 1. Y 轴上升、下降极限是否有故障。 2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07  | 
 机台横行前, Y轴未在起始点 
  | 
 机台执行横行动作前,Y 轴不在待机点位置。  | 1. 是否执行了 Y 轴下降动作。 2. Y轴原点是否有信号。 3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08 
  | 
 姿势变化前, Y 轴未在起始点 
  | 
 治具执行水平、垂直动作 前,Y 轴不在待机点位置。  | 1. 是否执行了 Y 轴下降动作。 2. Y轴原点是否有信号。 3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09  | Y 轴最大位置 未设定  | Y 轴的最大位置没有设定。  | 1. 设定 Y 轴移动的最大位置。  | 
110  | Y 轴下降点数×距 离超过安全范围  | Y 轴循环下降的位置超过安全范围。  | 1. 重新设定 Y 轴循环下降的距离或点数。  | 
111  | 
 Y 轴下降极限异常  | 
 Y 轴下降极限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检查下降极限开关有无信号。 2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2  | 
 Y 轴上升极限异常  | 
 Y 轴上升极限开关无信号输入。  | 1. 检查上升极限开关有无信号。 2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3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3 
  | 
 Y 轴不在起始位 置,手动上升 
  | 
 Y 轴不在待机点位置,请手动执行上升动作,进行复归。  | 1. 手动上升至 Y 轴待机位置。 2. Y轴原点是否有信号。 3. 检查 I/O 板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4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4  | 
 
 Y 轴下降时间过久 
  | 
 
 Y 轴下降的动作时间超过限定时间。  | 1. 下降速度是否设定太慢。 2. 下降限制时间是否设定太小。 3. 伺服电机是否有旋转。 4.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5  | 
 
 Y 轴上升时间过久 
  | 
 Y 轴上升的动作时间超过限定时间。  | 1. 上升速度是否设定太慢。 2. 上升限制时间是否设定太小。 3. 伺服电机是否有旋转。 4. 检查伺服电机的连线是否正确。 5. 电路板是否有故障。  | 
116  | Y 轴下降位置小 于起点位置  | Y 轴下降位置设定小于起点位置。  | 1. 重新设定 Y 轴下降位置。此位置值必须 大于起点位置。  | 
117  | Y 轴下降位置大 于最大值  | Y 轴下降位置设定大于 Y 轴最大值。  | 1. 重新设定 Y 轴下降位置或或最大值。此位置必须小于最大值。  | 
119  | Y 轴最大待机位 置大于最大值  | Y 最大待机位置的设定值大于 Y 最大位置。  | 1. 更改 Y 最大待机位置设定值,使其小于 Y 最大位置。  | 
120  | Y 轴待机位置大 于最大待机位置  | Y 待机位置的设定值大于 Y 最大待机位置的设定值。  | 1. 减小Y待机位置的设定值 2. 增大Y最大待机位置的设定值  | 
121  | 未教导等开模完 
  | 塑机信号设定为可教导时, 程序没有教导“等开模完” 动作。  | 1. 程序教导增加“等开模完”动作。 2. 塑机信号设定为不可教导。  | 
以上为出现警报信息时原因及处理方法,如问题解决不了,致电售后!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九州酷游(ku游)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摘编,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
Copyright © Shenzhen Huacheng Industrial Control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网站ICP备案号: 粤ICP备19106162号
技术支持:新新网络